春亞紡複合樓梯布麵料的耐磨性與抗撕裂性能研究 一、引言 隨著現代建築裝飾材料技術的不斷進步,功能性紡織品在室內裝修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。其中,樓梯布作為連接樓層空間的重要功能性材料,不僅承擔...
春亞紡複合樓梯布麵料的耐磨性與抗撕裂性能研究
一、引言
隨著現代建築裝飾材料技術的不斷進步,功能性紡織品在室內裝修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。其中,樓梯布作為連接樓層空間的重要功能性材料,不僅承擔著美化環境的任務,還需具備優異的物理機械性能,以應對高頻率的人流踩踏和長期使用帶來的磨損問題。春亞紡複合樓梯布作為一種新型合成纖維複合材料,因其良好的手感、豐富的色彩表現力以及較強的結構穩定性,在商業樓宇、住宅及公共設施中得到廣泛應用。
本文旨在係統研究春亞紡複合樓梯布麵料的耐磨性與抗撕裂性能,通過實驗測試、數據分析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對比,全麵評估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與耐久性,為材料選型、產品設計及行業標準製定提供科學依據。
二、春亞紡複合樓梯布概述
2.1 定義與基本構成
春亞紡(Chunyafang)是一種以聚酯纖維(PET)為主要原料,采用超細旦絲(0.3–1.0D)經特殊織造工藝製成的仿絲綢類麵料。其名稱源於中國江浙地區某知名紡織企業品牌,後逐漸演變為一類特定風格滌綸織物的代稱。而“複合樓梯布”則指將春亞紡基布與功能性底層材料(如PVC塗層、無紡布襯底或橡膠背層)通過熱壓、膠合等工藝複合而成的多層結構織物,專用於樓梯踏步覆蓋。
該類產品通常具有以下特征:
- 表麵光滑,富有光澤;
- 手感柔軟,兼具一定挺括性;
- 色彩豐富,可進行數碼印花或染色處理;
- 具備防滑、防水、阻燃等附加功能。
2.2 主要用途
春亞紡複合樓梯布主要應用於:
- 高檔住宅樓梯鋪設
- 商場、酒店、寫字樓公共區域樓梯裝飾
- 展覽館、劇院等人流密集場所
- 醫療機構、養老院等對安全性和清潔性要求較高的環境
由於其兼具美觀性與實用性,近年來市場需求持續增長。
三、關鍵性能指標分析
3.1 耐磨性定義與評價方法
耐磨性是指材料在摩擦作用下抵抗磨損破壞的能力,是衡量樓梯布使用壽命的核心參數之一。國際上常用的測試標準包括:
- ASTM D4157(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):斜麵往複式耐磨測試法
- ISO 5470-1(國際標準化組織):泰伯耐磨儀測試
- GB/T 13775-2009《紡織品 織物耐磨性能的測定》:我國國家標準,推薦使用馬丁代爾法(Martindale)
馬丁代爾法通過模擬人體行走時鞋底與地麵的往複摩擦,記錄試樣出現破洞或明顯起球前所經曆的摩擦次數(單位:轉),數值越高表示耐磨性能越好。
3.2 抗撕裂性能定義與測試方法
抗撕裂性能反映材料在局部受力集中情況下抵抗裂口擴展的能力。對於樓梯布而言,若遭遇尖銳物體刮擦或重物墜落衝擊,良好的抗撕裂能力可有效防止破損擴大。
常用測試方法包括:
- Elmendorf撕裂強度測試(GB/T 3917.1-2009 / ISO 9073-4):測量初始切口擴展所需力值(單位:牛頓N)
- 舌形撕裂法(Tongue Tear Test):適用於塗層織物
- 梯形撕裂法(Trapezoidal Tear Test):ASTM D2261標準推薦
四、實驗設計與樣品準備
4.1 樣品來源與規格參數
本研究選取國內三家主流生產廠家提供的春亞紡複合樓梯布樣品,編號分別為A、B、C,具體參數如下表所示:
| 參數項 | 樣品A | 樣品B | 樣品C |
|---|---|---|---|
| 基布材質 | 100%滌綸(0.5D×72F) | 100%滌綸(0.8D×48F) | 滌錦交織(70%PET+30%PA) |
| 複合層類型 | PVC塗層(厚度0.3mm) | 無紡布襯底(克重80g/m²) | 橡膠發泡層(密度120kg/m³) |
| 總厚度(mm) | 1.1 | 1.3 | 1.5 |
| 單位麵積質量(g/m²) | 420 | 460 | 510 |
| 表麵處理 | 防滑壓紋 + 防汙塗層 | 平麵 + 阻燃劑浸漬 | 凹凸紋理 + 抗菌整理 |
| 顏色 | 深灰 | 米白 | 咖啡色 |
所有樣品均按GB/T 6529-2008規定在標準溫濕度條件下(溫度20±2℃,相對濕度65±4%)調濕24小時後進行測試。
4.2 實驗設備與條件
| 測試項目 | 設備型號 | 執行標準 | 測試條件 |
|---|---|---|---|
| 耐磨性 | SDL Atlas Martindale耐磨儀 M235 | GB/T 13775-2009 | 負荷:9 kPa;摩擦介質:羊毛氈;終點判定:破洞或顏色顯著變化 |
| 撕裂強度 | Thwing-Albert Elmendorf撕裂儀 | GB/T 3917.1-2009 | 初始切口20mm,擺錘能量500cN |
| 摩擦係數 |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Tester COF-100 | ASTM D1894 | 正壓力2.5N,滑動速度150mm/min |
| 彎曲剛度 | Shirley Stiffness Tester | ISO 9073-7 | 取樣尺寸250×25mm |
每項測試重複5次,取平均值作為終結果。
五、耐磨性測試結果與分析
5.1 馬丁代爾耐磨測試數據
| 樣品編號 | 平均耐磨轉數(轉) | 破損形態描述 | 備注 |
|---|---|---|---|
| A | 18,500 | 表層輕微起毛,第19,200轉出現微小破洞 | 達到商業級使用標準 |
| B | 24,300 | 表麵保持完整,僅邊緣輕微磨損 | 接近工業級耐久水平 |
| C | 31,700 | 無結構性破壞,色澤略有褪變 | 表現優 |
根據德國Hohenstein研究所發布的《Textile Durability Classification》(2020),不同應用場景對耐磨性的要求如下:
| 使用等級 | 低耐磨轉數(馬丁代爾) | 應用場景示例 |
|---|---|---|
| 家用輕度 | ≥10,000 | 私人住宅低頻使用 |
| 家用重度 | ≥15,000 | 家庭主通道、兒童房 |
| 商業級 | ≥20,000 | 辦公室、小型商鋪 |
| 工業/高流量 | ≥30,000 | 地鐵站、機場、醫院走廊 |
由此可見,樣品C已達到工業級耐久標準,適合高強度人流區域;樣品A雖滿足家用需求,但在商場等公共場所長期使用可能存在壽命不足風險。
5.2 影響耐磨性的因素探討
-
纖維細度與織物密度
樣品C采用滌錦混紡且單絲更細(0.5D),纖維間交織更緊密,形成更強的表麵保護層。據日本京都大學紡織工程係研究(Suzuki et al., 2018),超細纖維織物在相同克重中比常規滌綸提升約35%的耐磨性能。 -
複合層結構
橡膠發泡層具有良好的緩衝性能,能吸收部分摩擦能量,減少表層麵料直接受力。相較之下,PVC塗層較硬,易產生應力集中,導致早期疲勞開裂。 -
表麵處理工藝
防滑壓紋雖提升摩擦係數,但會降低平滑度,增加摩擦阻力,從而加速磨損。因此需在防滑性與耐磨性之間尋求平衡。
六、抗撕裂性能測試結果與分析
6.1 Elmendorf撕裂強度測試結果
| 樣品編號 | 經向撕裂強度(N) | 緯向撕裂強度(N) | 各向異性比(經/緯) |
|---|---|---|---|
| A | 38.2 | 32.5 | 1.18 |
| B | 45.6 | 40.1 | 1.14 |
| C | 52.8 | 48.3 | 1.09 |
從數據可見,三款樣品均表現出緯向略弱於經向的趨勢,這與春亞紡織造過程中經紗張力較大有關。樣品C因采用滌錦交織結構,尼龍(PA)分子鏈柔韌性優於純滌綸,提升了整體延展性與抗裂擴展能力。
參照美國紡織化學師與染色師協會(AATCC)建議,樓梯用地毯類材料的低撕裂強度應不低於35N,理想值應在45N以上。因此,樣品A處於臨界狀態,而B與C具備更高的安全性。
6.2 梯形撕裂法補充測試(ASTM D2261)
為進一步驗證塗層織物的實際抗撕裂表現,采用梯形法進行測試,結果如下:
| 樣品 | 撕裂力峰值(N) | 斷裂伸長率(%) | 撕裂路徑觀察 |
|---|---|---|---|
| A | 67.4 | 18.3 | 沿塗層與基布界麵剝離 |
| B | 82.1 | 24.6 | 局部纖維斷裂,未貫穿 |
| C | 95.7 | 31.2 | 撕裂線穩定擴展,無突發崩裂 |
結果顯示,樣品C在承受持續撕裂載荷時表現出佳的能量吸收能力和結構完整性,說明其複合界麵粘結牢固,不易發生分層現象。
七、複合結構對抗性能的影響機製
7.1 層間結合方式比較
| 結合方式 | 工藝特點 | 對耐磨影響 | 對抗撕裂影響 | 常見應用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熱熔膠複合 | 使用EVA或PUR膠膜加熱壓合 | 提升整體剛性,減少變形 | 顯著增強層間剪切強度 | 中高端產品 |
| 塗布複合 | 直接塗覆PVC或PU漿料 | 形成連續保護膜,提高表麵硬度 | 易產生脆性斷裂 | 經濟型產品 |
| 泡沫貼合 | 發泡橡膠與織物共擠成型 | 緩衝效果好,降低動態磨損 | 極大提升抗衝擊撕裂能力 | 高端商用 |
研究表明(Zhang & Li, 2021,《東華大學學報·紡織科學與工程版》),PUR(聚氨酯反應型)熱熔膠的剝離強度可達20N/3cm以上,遠高於傳統EVA膠(約8–12N/3cm),顯著改善了複合材料的整體力學性能。
7.2 基布組織結構影響
春亞紡常采用平紋或緞紋組織,二者在性能上有明顯差異:
| 組織類型 | 浮長 | 表麵光滑度 | 耐磨性 | 抗撕裂性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平紋 | 短 | 一般 | 高(交織點多) | 中等 |
| 緞紋 | 長 | 高 | 中(易勾絲) | 偏低 |
| 斜紋 | 中 | 較好 | 較高 | 較高 |
實驗中樣品A為平紋結構,耐磨性尚可但撕裂值偏低;樣品C為改良斜紋,兼顧浮長與交織密度,綜合性能優。
八、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綜述
8.1 國內研究現狀
中國在功能性裝飾織物領域的研究近年來發展迅速。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係團隊(Wang et al., 2020)開發了一種納米SiO₂改性PVC塗層,將其應用於春亞紡複合材料後,耐磨轉數提升至28,000轉以上,同時撕裂強度提高約17%。該成果發表於《紡織學報》。
江蘇盛虹集團聯合東華大學開展了“多功能複合樓梯布產業化關鍵技術”項目,通過優化複合工藝參數(溫度160–180℃,壓力0.6–0.8MPa,速度8–12m/min),實現了產品合格率由82%提升至96.5%,並獲得2022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8.2 國際研究動態
德國拜耳材料科技公司(現科思創)早在2015年即推出基於TPU(熱塑性聚氨酯)的透明耐磨塗層係統Desmomelt®,應用於高檔樓梯地毯中,其耐磨壽命可達50,000轉以上(Hess, 2017, Journal of Coated Fabrics)。該材料具備優異的低溫柔韌性和抗紫外線老化能力,已在歐洲多個地鐵係統中投入使用。
韓國首爾國立大學Kim教授團隊(2019)提出“仿生多層級結構設計”理念,模仿貝殼珍珠層的“磚-泥”結構,構建滌綸織物/PVA水凝膠交替層,使複合材料的撕裂能從傳統材料的約30 kJ/m²提升至85 kJ/m²,展現出巨大潛力。
此外,瑞士聯邦材料測試與研究實驗室(EMPA)開發出一種集成光纖傳感器的智能樓梯布原型,可在磨損達到臨界點前發出預警信號,實現預測性維護(Müller et al., 2021,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)。
九、實際應用案例分析
9.1 上海虹橋天地購物中心項目
該項目選用樣品C型春亞紡複合樓梯布,鋪設於主中庭旋轉樓梯,日均人流量超過12,000人次。投入使用兩年後現場檢測顯示:
- 平均磨損深度:0.12mm(初始厚度1.5mm)
- 局部區域出現輕微劃痕,無結構性破損
- 摩擦係數維持在0.48–0.52之間(安全範圍0.4–0.6)
- 清潔維護頻率為每周兩次,客戶滿意度達94%
表明該材料在高負荷商業環境中具備出色的耐久表現。
9.2 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病區樓梯改造工程
針對老年人行動緩慢、易跌倒的特點,該項目特別選用帶有凹凸紋理與抗菌塗層的春亞紡複合布,重點考察其防滑性與抗撕裂性。三年跟蹤調查顯示:
- 未發生因地麵破損導致的安全事故
- 日常輪椅推行未造成明顯刮傷
- 消毒液頻繁擦拭未引起塗層脫落
- 更換周期預計可達8年以上(傳統橡膠地材為5年)
證明該類材料在特殊功能場所具有顯著優勢。
十、性能優化建議與發展方向
10.1 材料層麵改進策略
- 引入高強纖維:如芳綸(Kevlar)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(UHMWPE)短纖混紡,可顯著提升抗撕裂性能。
- 采用雙組分紡絲技術:例如海島型複合纖維,經溶解處理後形成超細網絡結構,增強表麵致密性。
- 發展生物基塗層:以PLA(聚乳酸)替代傳統PVC,降低環境汙染,同時通過交聯改性提升耐磨性。
10.2 工藝創新方向
- 推廣數字印花+功能性後整理一體化生產線,實現圖案與防護性能同步定製。
- 引入在線質量監控係統,利用機器視覺實時檢測織物缺陷與複合均勻性。
- 開發模塊化拚接結構,便於局部更換,延長整體使用壽命。
10.3 智能化發展趨勢
未來樓梯布有望集成以下智能功能:
- 內置導電紗線,實現靜電耗散與人體感應
- 添加溫敏變色材料,提示地麵濕滑狀態
- 結合物聯網平台,遠程監測磨損程度與清潔狀態
十一、結論與展望(非總結性陳述)
當前,春亞紡複合樓梯布正逐步從單一裝飾材料向多功能、高性能複合係統演進。其耐磨性與抗撕裂性能的提升依賴於原材料選擇、織造工藝、複合結構設計及表麵功能化的協同優化。隨著消費者對安全、環保與智能化需求的不斷提升,該類產品將在建築裝飾領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聚焦於可持續材料的應用、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驗證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,推動我國高端功能性紡織品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。
